首页说文解字 › 勹的说文解字解释

勹的说文解字解释

bāo

勹部 部 2画 U+52F9

bāo

勹部

2画

U+52F9

布交切

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布交切頁碼301頁,第12

勹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凡勹之屬皆从勹。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勹』字象人側俯伏之形,當即『伏』之本字。」

蔣注案:从勹之字,唯冢、軍之隸定字形不同。隸定从勹之字,唯勺、句之篆字不从勹。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北交反頁碼751頁,第3行,第1

勹裹也。象人曲身形,有所包裹。凡勹之屬,皆從勹。

鍇注臣鍇曰:「此文起於人字,曲,包也。」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布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728頁,第2許惟賢756頁,第4

勹裹也。

段注今字包行而勹廢矣。

象人曲形有所包裹。

段注包當作勹。淺人改也。布交切。以包苞匏字例之。古音在三部。

凡勹之屬皆从勹。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勹【包】。勹裹。

勹裹。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篆文作。其形由象形(人)字伸手向下,朝裡彎曲,以像包裹的樣子,由象形的「人」字改變而來。在六書中屬於變體象形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凡勹之屬皆从勹。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