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的说文解字解释
保
bǎo人部 部 9画 U+4FDD
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博袌切頁碼第257頁,第3字續丁孫
𠈃
異體保
養也。从人,从𤓽省。𤓽,古文孚。
𣎼
異體𡥀
古文𠈃。
𠊻
異體𠌀、𠍂
古文𠈃不省。
附注唐蘭《殷虛文字記》:「負子于背謂之保,引申之,則負之者為保;更引申之,則有保養之義。然則保本象負子于背之義,許君誤以為形聲,遂取養之義當之耳。」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五反切補老反頁碼第660頁,第2行,第1字述
養也。從人,𤓽省聲。
鍇注臣鍇曰:「夫赤子有保,保其身之動靜飲食衣服也。孚字與逋寳反之𣎼爲㫄紐,古者反音爲疏,故得與保爲聲,然疑多聲字。孚,信也,義與保同。」
反切………頁碼第660頁,第4行,第1字述
古文保不省。
反切………頁碼第660頁,第4行,第2字述
古文。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博袌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458頁,第2字許惟賢第640頁,第3字
養也。
段注《宣帝紀》。阿𠈃之功。臣瓚曰:阿倚,𠈃養也。賈誼說大師大傅大𠈃曰:𠈃者,𠈃其身體。按𠈃全,𠈃守皆其引伸之義。南山有臺傳曰:𠈃,安也。
从人。𤔍省聲。
段注博袌切。古音在三部。孚聲亦在三部也。
𤔍,古文孚。
段注各本誤。今正。見《爪部》。
古文不省。
古文。
段注按此葢古文以孚爲𠈃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𤔍(古文孚)省聲,古無輕唇,𤔍古音近保也。
从𤔍省聲,𤔍古文孚。古無輕唇音,𤔍音如保也。
白话解释
保,养护幼儿。字形采用“人”和省略了“爪”的“”会义。
,这是古文写法的“孚”字。
,这是古文写法的“保”字。
,这也是古文的“保”字,不省略“爪”。
字形解说
甲骨文二例,皆由「人」、「子」二字構成。前例從人,像伸出手爪背負幼兒之形;後例從人,像側立形,與「子」分為二體。從子,表示幼兒。會二字得大人照顧幼兒之義。金文三例,皆承自甲骨文。前例從子,增益一冗筆;中例從子,增益二冗筆;後例從子,增益二冗筆,外加「爪」,示懷抱照顧之義。戰國文字二例承自金文第二例。篆文承自戰國文字;古文1應是「子」之異體,《說文》誤植「保」下。古文2承之金文第三例。隸書二例承自篆文,前例從子,首部變作三角形;後例從子,首部變作方形。楷書承自隸書第二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1

藤花榭本重文2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據殷虛文字記摹(甲)

庫1593(甲)

甲936(甲)

簠地57(甲)

子保觚(金)商代晚期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大保方鼎(金)西周早期

作冊大方鼎(金)西周早期

保子達簋(金)西周晚期

𦅫鎛(金)春秋中期

陳侯因敦(金)戰國中期

十年陳侯午敦(金)戰國中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包2.197(楚)

望1.197(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人部

睡.封86(隸)秦

居延簡甲359B(隸)西漢

衡方碑(隸)東漢

劉熊碑(隸)東漢

魏受禪表(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養也。从人,从𤓽省。𤓽,古文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