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的说文解字解释
元
yuán一部 部 4画 U+5143
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愚袁切頁碼第1頁,第3字續丁孫
元
始也。从一从兀。
鉉注徐鍇曰:「元者,善之長也,故从一。」
附注高鴻縉《中國字例》:「(元,)意為人之首也。名詞。从人,而以『・』或『二』指明其部位,正指其處,故為指事字。」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引申為人之頭。
元,十四部,兀,十五部。
由始之義,引申為人首之稱。元,十四(平);兀,十五(入)。十四部無入,借十五部為入,故从兀。
始也,引申為人首之稱。兀為元之入聲(元在古韻十四部,兀在古韻十五部,十四、十五同部同入),故从兀聲。
白话解释
元,起始。字形采用“一、兀”会义。
字形解说
殷金文有作,像人的側形而大其首。字強調人的頭部。甲骨文有增橫畫作從上形,亦強調人的顛首位置。字由
而
而
,本屬象形,甲文從人從上,會意。《說文》分析作「从一、兀聲」的形聲,可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3372(甲)

後1.19.7(甲)

狽元作父戊卣(金)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師酉簋(金)西周中期

吳季子之子逞劍(金)春秋晚期

陳貝方簋蓋(金)戰國早期

新乙4.48(楚)

說文‧一部

兩詔楕量(篆)秦

新量斗(篆)新莽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永寧元年磚(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始也。从一从兀。徐鍇曰:“元者,善之長也,故从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