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说文解字解释
公
gōng八部 部 4画 U+516C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古紅切頁碼第36頁,第6字續丁孫
公
平分也。从八从厶。厶音司。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爲公。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公』字,『口』形象侈口深腹圜底之器,『八』形象提把,當為瓮之初文。甲骨文『八』形與器身分離。金文或从『吕』(宮之初文),應該是聲化。」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平分,稱公侯,發聲詞,君、公雙聲。
公婆、公侯,皆發聲詞,無正字,君、公雙聲。
白话解释
公,平均分配。字形采用“八、厶”会义。八,犹如各各相背。韩非子说,与私相背,就是公。
字形解说
公字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都從八、從口,八像提把,口像容器,本來是「甕」字的象形。甲骨文「八」不與「口」相連,金文、戰國文字中分離、結合形態都有。篆文以下改從八從厶。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2546(甲)

沈子它簋蓋(金)西周早期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虢文公子乍殳鼎(金)西周晚期

𩵦公子簋(金)春秋早期

包2.12(楚)

曾198(楚)

說文‧八部

睡虎地簡25.39(隸)秦

老子甲13(隸)西漢

流沙簡.簡牘2.15(隸)西漢

熹.易.鼎(隸)東漢

魯峻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平分也。从八从厶。(音司。)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爲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