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的说文解字解释
拱
gǒng手部 部 9画 U+62F1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居竦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377頁,第2字許惟賢第1033頁,第3字
斂手也。
段注斂當作撿。與下篆相聯爲文。《尙書大傳》曰:拱則抱鼓。皇侃《論語》疏曰:拱,沓手也。九拜皆必拱手而至地。立時敬則拱手。如《檀弓》孔子與門人立拱,《論語》子路拱而立,《玉藻》臣侍於君垂拱是也。行而張拱曰翔。凡拱不必皆如抱鼓也。推手曰揖,則如抱鼓。拜手,則斂於抱鼓。稽首頓首,則以其斂於抱鼓者下之。引手曰厭,則又較斂於拜手。凡沓手,右手在內。左手在外。是謂尙左手。男拜如是。男之吉拜如是。喪拜反是。左手在內。右手在外。是謂尙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喪拜反是。《喪服記》。袪尺二寸。注曰:袪,袖口也。尺二寸足以容中人之倂兩手也。吉時拱尙左手。喪時拱尙右手。合《內則》、《奔喪》、《檀弓》尙左尙右之文繹之。可以知拱時沓手之宐矣。拱古文叚借作共。《鄉飲酒禮》注曰:共,拱手也。《尙書大傳》注曰:兩手搤之曰拱。然則桑榖一暮大拱,《孟子》拱把之桐梓皆非沓手之拱。拱之小者也。趙岐云:合兩手。徐鍇云:兩手大指頭相拄。
从手。共聲。
段注居竦切。九部。
白话解释
拱,收束两手而抱拳。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共”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手、共聲。隸書、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與手部有關的動作;從「共」為聲符,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共」字本義為「同也」,把兩手一同合在前面就是「拱」,因此「拱」從「共」聲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斂手也。从手共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