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说文解字解释
下
xià丄部 部 3画 U+4E0B
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胡雅切頁碼第2頁,第9字續丁孫
丅
異體𠄟
底也。指事。
下
篆文下。
附注段玉裁改作「𠄟」,並注云:「有物在一之下也。此古文下本如此,如𨳌字從古文下是也。後人改𠄟爲丅,謂之古文,則不得不改丅爲下,謂之小篆文矣。」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以長畫代表中介,以短畫指示其部位。西周金文承繼甲骨字形,春秋晚期則加一豎畫,這就成為後世『下』字的標準字形。楚系文字則在字形上部加一短橫畫,繁文。」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胡雅切、胡駕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6頁,第4字許惟賢第3頁,第2字
𠄟
底也。
段注底當作氐。《广部》曰:底者,山凥也。一曰下也。許氏解字多用轉注。轉注者,互訓也。底云下也。故下云底也。此之謂轉注。全書皆當以此求之。抑此底字當作氐。《广部》一曰下也四字。疑後人所綴。何者。許書無低字。《日部》昏下曰从氐省。氐者,下也。正與此下者氐也爲轉注。上,高也。下,氐也。高氐亦正相反相對。今本氐篆解云至也。亦當本作下也。如是正之。乃見許氏發揮轉注之恉。有好學深思者。當能心知其意也。
从反𠄞爲𠄟。
段注有物在一之下也。此古文下本如此。如𨳌字從古文下是也。後人改𠄟爲丅。謂之古文。則不得不改丅爲※。謂之小篆文矣。胡雅、胡駕二切。古音在第五部。
丅
篆文下。
段注今各本篆文作※。後人所改。
字形演变

甲3342(甲)

長囟盉(金)西周中期

哀成叔鼎(金)春秋晚期

鄂君啟車節(金)戰國中期

郭.老乙.9(楚)

包2.53(楚)

說文古文

說文篆文

睡虎地簡11.20(隸)秦

五十二病方.目錄(隸)秦

老子甲13(隸)西漢

武威簡.士相見8(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石門頌(隸)東漢

朱曼妻薛買地券(篆)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