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的说文解字解释
禮
lǐ示部 部 17画 U+79AE
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靈啓切頁碼第2頁,第14字續丁孫
𥜪
異體𥜨、禮、禮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𧯽。𧯽亦聲。
𠃞
異體礼、𥘆、礼
礼,古文禮。
附注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以言事神之事則為禮,以言事神之器則為豊,以言犧牲玉帛之腆美則為豐。其始實為一字也。」按:豊為醴初文,為祭、享之酒醴,非器。
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力體反頁碼第29頁,第2行,第1字述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
反切………頁碼第29頁,第3行,第1字述
禮
古文禮。
鍇注臣鍇以爲:乙,始也,禮之始之。又乙者,所以記識也。《禮》曰:「若在其丄,若在其丅」。祭,如神在明,則禮樂;幽,則鬼神,乙以記識之。乙,又表著也。
段注本
白话解释
礼,履行敬拜活动。用来敬神致福的仪式。字形采用“示、豊”会义,“豊”也是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礼”。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以「豊」為「禮」,並無「示」旁,後來逐漸分化。甲骨文作「豆」中盛放兩串「玉」。豆為食器,亦為祭器;玉則祭儀獻薦之玉帛。「豊」字下像高腳豆,上像薦玉,豆中盛玉,表示行禮敬神。「豊」像盛以奉玉事奉神祇之器,引申而事奉神祇之事稱為「禮」。《說文‧示部》:「,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禮亦聲。」又「
,古文禮。」「禮」字從示、豊聲。事神之事加「示」,表示事奉神祇;豊本像行禮之器,從豊,表示音讀,兼表薦玉為禮之儀節。篆文加「示」,意思更為顯豁,表示把盛有薦玉的祭器,敬獻給神祇。本義為舉行禮儀,祭神祈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礼」原是「禮」的異體,現作為規範字。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天亡簋(金)西周早期

𣄰尊(金)西周早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示部

老子乙247上(隸)西漢

定縣竹簡45(隸)西漢

禮器碑(隸)東漢

孔龢碑(隸)東漢

景北海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礼(𠃞)〕古文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