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祝的说文解字解释

祝的说文解字解释

zhù

示部 部 9画 U+795D

zhù

示部

9画

U+795D

之六切

祝,𥘱

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之六切頁碼4頁,第2

異體祝、𥘱

祝祭主贊詞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附注段玉裁本作「从示,从儿、口。」按:郭沫若以為「祝」像跪而有所禱告之形。

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職六反頁碼33頁,第2行,第2

祝祭主贊詞者。從示,從人、口。一曰從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鍇注臣鍇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之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3頁,第2許惟賢10頁,第1

祝祭主贊䛐者。从示。从儿口。

段注此以三字會意。謂以人口交神也。

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段注此字形之別說也。凡一曰:有言義者。有言形者。有言聲者。引易者,《說卦》文。兌爲口舌,爲巫。故祝从兌省。此可證虙羲先《倉頡》製字矣。凡引經傳。有證義者。有證形者。有證聲者。此引易證形也。之六切。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引申為斷。《穀梁傳》「祝髮」(斷髮),《公羊傳》「天祝予」(斷)[一],殊(四部侯),祝(三部幽),音近,殊,殺;誅,責也(非殺)。《墨子》「祝」作「祩」。[二],故祝、殊一字也。祝由,有由辟也[三]由,祭也。

詛呪當作祝,兄既从口,又加口,不通。訓斷者,或即斲字之假借。

《穀粱》「吳祝髮」,《公羊》「天祝予」,祝皆訓斷,皆殊(斲)字之借(殊在四部侯,祝在三部幽,三部、四部合音甚近),殊,殺也;一曰斷也。《墨子》「祝」亦作「祩」。○詛祝,俗作呪,非。呪从兩口,不通。

《穀粱》「吳祝髮」,《公羊》「天祝予」,皆訓斷,殊之假借也(或云斲字)。殊在古韻四部(侯),祝在三部(幽),合韻最近。殊,殺也,一曰斷也。《墨子》祝亦作祩。詛祝俗作呪,非。[一]《榖粱傳•哀公十三年》:「吳,夷狄之國也,祝髮文身。」范寧注:「祝,斷也。」《 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何休注:「祝,斷也。」[二]《墨子•明鬼下》:「祩子仗揖出與言」,孫詒讓《墨子閒詁》引畢沅曰:「祩,祝字異文。祩子,即祝史也。」[三]《禮記•郊特牲》:「祭有由辟焉」。

白话解释

祝,主祭的司仪向神称颂。字形采用“示、人、口”会义。一种说法认为字形采用省略了“八”的“兌”作边旁。《周易》说: “‘兑’卦可以代表‘口’,可以代表‘巫’。”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像人跪於神主之前有所祝禱,甲骨文或不從示。戰國文字與金文同,《說文‧示部》:「祝,祭主贊詞者。」指祭祀時善祝善禱的主祭者。從示,表示祭祀相關儀節;從兄,表示善祝善禱之主祭者,本義是祝禱祈福之主祭者。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祭主贊詞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