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的说文解字解释
諸
zhū言部 部 15画 U+8AF8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辯。古人都字與諸字相通,如都察院是也。漢有都尉、都司空,都者,總辯也。辯即今辦事。段解非。
辡,對辯字當作辡;辯者,治也,今作辦字。諸,古音作都:孟諸,孟都。又引申為徧,今諸義如此,詞之總也。漢都尉,都司空者,都,總也,頭目也;今總辦即是也。
辯也,衆也,辯即今辦字(段改辨,非)。漢有都尉,都司空,皆總也,言頭日也。明有都察院,都者,總辯也。都、諸古逼,都即借為諸字(孟都,明諸)。
古人諸與都相通。諸,聚也,辯也。漢有都尉、都司空,明有都察院。都者,總辯也,與諸正類。
白话解释
诸,辩论。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言、者聲。隸書、楷書同。「諸」字本來是個助詞、代詞,所以從「言」旁;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以為「諸」和「者」音義皆同,因此諸字從者聲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兮甲盤(金)西周晚期

說文‧言部

秦詔權(篆)秦

老子甲後213(隸)西漢

定縣竹簡89(隸)西漢

熹.易.說卦(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辯也。从言者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