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的说文解字解释
箸
zhù竹部 部 14画 U+7BB8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飯攲也。取竹之半,故从支。段改作「飯㩻」,謬。引申為箸,筆猶箸,故可通稱,「筆之于書」「箸之于書」同。箸明當作「者」,者乃分别之詞也,故引申為「者明」。
白话解释
箸,吃饭时用来夹菜的筷子。字形采用“竹”作边旁,“者”作声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包2.1(楚)

說文‧竹部

繹山碑(篆)秦

老子甲後334(隸)西漢

縱橫家書232(隸)西漢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東漢

尹宙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飯攲也。从竹者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