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说文解字解释
竹
zhú竹部 部 6画 U+7AF9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稱半竹為个,俗字也。
白话解释
竹,冬季生长的植物。象形。下垂的,像箁箬。所有与竹相关的字,都采用“竹”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都像竹葉紛披的樣子。戰國文字之,少了上端連接之枝,而多了下端的葉。篆文承自戰國文字,為使其整齊化,用垂直的線條表現,仍像竹葉之形。字經隸書,形變作
,稍失其形;作
則遠離原形,而楷書即沿之而定體。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乙4525反(甲)

佚668(甲)

亞夫鄉宁鼎(金)商代晚期

亞夫孤日竹罍(金)商代晚期

妾子𧊒壺(金)戰國晚期

包2.150(楚)

說文‧竹部

睡虎地簡49.84(隸)秦

一號墓竹簡283(隸)西漢

相馬經8下(隸)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衡方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冬生艸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凡竹之屬皆从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