譸的说文解字解释
譸
zhōu言部 部 21画 U+8B78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張流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385頁,第5字許惟賢第173頁,第12字
詶也。
段注按詶,詛也。則譸亦詛也。
从言。壽聲。讀若醻。
段注張流切。三部。
《周書》曰:無或譸張爲幻。
段注《無逸》文。《釋訓》曰:侜張,誑也。《毛詩》作侜張。他書或作侏張。或作輈張。皆本無正字。以雙聲爲形容語。此偁譸張。訓誑不訓詶。是亦假借之理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譸、張雙聲,亦作輈張。說謊曰譸張,說大話亦然,落宕不羈亦然。或作侏張,即《論語》「朱張」。
今作謅誑。
譸、張雙聲,本義為說謊,引申為說大話,為落拓不羈。或作侏張(即《論語》之「朱張」)、輈張,皆同。今俗云謅誑(謅即譸之俗字)。
譸、張雙聲,亦作輈張,說謊曰譸張,說大話亦然。落拓不羈亦然。或作侏張,即《論語》「朱張」。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言部

楷書
附检字
詶也。从言壽聲。讀若醻。《周書》曰:“無或譸張爲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