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的说文解字解释
讀
dú言部 部 22画 U+8B80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徒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360頁,第2字許惟賢第162頁,第2字
籒書也。
段注籒各本作誦。此淺人改也。今正。《竹部》曰:籒,讀書也。讀與籒曡韵而互訓。《庸風傳》曰:讀,抽也。《方言》曰:抽,讀也。葢籒抽古通用。《史記》。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字亦作紬。抽繹其義薀至於無窮。是之謂讀。故⺊筮之辭曰籒。謂抽繹易義而爲之也。尉律。學僮十七巳上始試。諷籒書九千字。乃得爲吏。諷謂背其文。籒謂能繹其義。大史公作《史記》。曰余讀《高祖》侯功臣,曰大史公讀列封至便侯,曰大史公讀秦楚之際,曰余讀諜記,曰大史公讀《春秋》暦諩諜,曰大史公讀秦記皆謂紬繹其事以作表也。漢濡注經。𣃔其《章句》爲讀。如《周禮》注鄭司農讀火絶之,《儀禮》注舊讀昆弟在下,舊讀合大夫之妾爲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是也。擬其音曰讀。凡言讀如,讀若皆是也。易其字以釋其義曰讀。凡言讀爲,讀曰,當爲皆是也。人所誦習曰讀。如《禮記》注云周田觀文王之德博士讀爲厥亂勸寧王之德是也。諷誦亦爲讀。如禮言讀賵,讀書,《左傳》公讀其書皆是也。諷誦亦可云讀。而讀之義不止於諷誦。諷誦止得其文辭。讀乃得其義薀。自以誦書改籒書而讀書者尟矣。《孟子》云:誦其詩。讀其書。則互文見義也。
从言。𧶠聲。
段注徒谷切。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審其意味曰讀。
審真意曰讀。
白话解释
读,朗诵诗书经文。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賣”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言、聲,隸書「
」形簡化為「賣」,遂與「買賣」之「賣」同形,楷書同隸書。字從「言」為義符,表示是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動作;從「
」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
」字本義為「衒(
)也」,意思是「一邊走一邊賣」,此義與「讀」義無關,因此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言部

孫臏340(隸)西漢

魏上尊號奏(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誦書也。从言賣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