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的说文解字解释
督
dū目部 部 13画 U+7763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七反切得酷反頁碼第279頁,第1行,第3字述
察也。從目叔聲。一曰目病也。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衣服後縫曰裻,今言督脈即裻字。督,察視也。
督脈乃裻之假借,衣後縫之中也,引申為督脈。《荆軻傳》「獻督亢地圖」。背中曰裻,當前喉中曰亢,猶言腹背也,燕之中心地也。
衣之後縫,乃裻之借。引申為督脈。又引申為督亢者,首尾脈絡也。督亦裻之借。裻,脈也;亢,頸前脈絡也。
察視也。督脈(即脊髓神經)=裻,裻,衣後縫也。故督縫亦=裻縫。
字形解说
甲骨文或作「」,從又(手)、從土、從日,
像木樁,下四點為日影。整體字形表示手持木樁立於土上以測日影的樣子。甲骨文又作「
」,省略「又」,然構字之意並無不同。篆文字形則改日為「目」、改又持木樁之形為「叔」,而為從目、叔聲的構形。「目」為人眼,作為形符,表示義與眼睛視物有關。相較於甲骨文,篆文則突顯以目視物之義。「叔」之甲骨文作「
」、金文作「
」,正像以手持木橛插於地上以見日影之形。則「目」、「叔」相合,也表示以手持木樁立於土上以測日影之意,與甲骨文形構之意並無二致。隸書字形則將篆文的「目」改為「日」,也表示日影。楷書則和篆文同形。在六書中,甲骨文字形屬於會意附加實像,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則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粹499(甲)

粹497(甲)

粹498(甲)

京都1812(甲)

說文‧目部

老子乙231下(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曹全碑陰(隸)東漢

魯峻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察也。一曰目痛也。从目叔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