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的说文解字解释
福
fú示部 部 13画 U+798F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夫木反頁碼第30頁,第2行,第2字述
僃也。從示畐聲。
鍇注臣鍇曰:「五福皆僃,故《洪範・五行》先述寒、暘、燠、風、雨五者來僃,則曰:『佳徴』。下,總以考終命等五事相因而至也。又《西都賦》曰:『仰褔帝居。』褔從衣,非此字。」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備也。《祭統》「福者,備也。」畐者,滿也。滿即備矣。
福【僕】,備[也]。輕唇。富从畐,福从畐。富為人為之福,福為天降之福。
古無輕唇音,讀福(入)如僕,故與備(去)為聲訓。福从畐,畐訓滿,滿則備矣。古福、富義近,富為人為之福,福為天降之福,故富、備義亦近。
古輕唇音皆作重唇音,讀福如僕,故與備為聲訓。福从畐,畐訓滿,[滿]則備矣。古福、富誼近,福从畐,富亦从畐。富為人為之福,福為天授之福。
白话解释
福,神灵保祐。字形采用“示”作边旁,“畐”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福」從示、從酉,或又增廾,或省示。酉為酒器,像兩手捧尊祼酒於神前,用以報神之福,或祈求保佑。商代金文作酉,西周金文構形與甲骨文同,春秋金文〈士父鐘〉「酉」已作「」,為篆文「福」字所從「畐」之所本。戰國文字構形,或作上下結構相同,戰國晚期秦簡文字從示、從畐,已與篆文無別。段注本《說文‧示部》:「福,備也。从示、畐(ㄈㄨˊ)聲。」又《說文‧畐部》:「畐,滿也。」從示,表示與祼酒報神之祭儀相關;從畐,表示音讀,兼表豐富完備之義。古人生活以酒象徵豐富完備,本義保佑、降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B311鼎(金)西周中期

周乎卣(金)西周中期

戈口土者鼎(金)西周中期

士父鐘(金)西周晚期

士父鐘(金)西周晚期

大師虘豆(金)西周晚期

邾大宰鐘(金)春秋早期

包2.37(楚)

新甲3.272(楚)

郭.成.17(楚)

說文‧示部

睡虎地簡13.66(隸)秦

居延簡甲1210(隸)西漢

老子乙前3上(隸)西漢

禮器碑(隸)東漢

熹.易.井(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祐也。从示畐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