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的说文解字解释
廿
niàn十部 部 4画 U+5EFF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人汁切頁碼第68頁,第10字續丁孫
廿
異體卄
二十幷也。古文省。
附注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十之倍數,古文則多合書。」
蔣注𣞤:段注:「𠦜」篆不見於本書,故釋其義。《耒部》「𦓯」下曰「𠦜㕚」,用「𠦜」字。漢石經《論語》:「年卌見惡焉。」是卌爲四十幷,猶廿爲十幷,卅爲三十幷也。其音則《廣韵》先立切,四十之合聲。猶卄讀如入,卅讀如趿也。《廣韵》引《說文》云數名,卽此。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廿,两个“十”相合并。“廿”的古文有所省略,字形有如。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668(甲)

甲2382(甲)

前2.14.4(甲)

甲854(甲)

宰椃角(金)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伊簋(金)西周晚期

曾姬無卹壺(金)戰國早期

九.56.4(楚)

說文‧十部

睡虎地簡23.7(隸)秦

縱橫家書230(隸)西漢

一號墓竹簡188(隸)西漢

新嘉量(篆)新莽

熹.詩.鄭風尾題(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二十并也。古文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