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的说文解字解释
十
shí十部 部 2画 U+5341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是執切頁碼第68頁,第3字續丁孫
十
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凡十之屬皆从十。
附注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十』字初形本為直畫,繼而中間加肥,後則加點為飾,又由點孳化為小橫。數至十復反為一,但既已進位,恐其與『一』混,故直書之。」
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常入反頁碼第191頁,第6行,第1字述
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僃矣。凡十之屬,皆從十。
白话解释
十,表示十进位所需数都已具备。“一”代表世界的东西,“丨”代表世界的南北,“一”和“|”相交成“十”,则表示东西南北中齐备。所有与十相关的字,都采用“十”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形,像結繩記事的繩子。金文有二形:一為記事的繩子,一為已記事打結的繩子。戰國文字又有一形,由繩子中的點改為橫畫而作「」,為篆文所本,隸書、楷書沿之,都據臆構的虛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指事。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鐵42.1(甲)

作冊夨令簋(金)西周早期

不𡢁簋蓋(金)西周晚期

秦公簋(金)春秋中期

者尸鎛(金)戰國早期

包2.119(楚)

說文‧十部

睡虎地簡23.3(隸)秦

居延簡甲713(隸)西漢

熹.春秋.昭十九年(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凡十之屬皆从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