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冖的说文解字解释

冖的说文解字解释

冖部 部 2画 U+5196

冖部

2画

U+5196

莫狄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莫狄切頁碼248頁,第23

冖覆也。从一下垂也。凡冖之屬皆从冖。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冪,同。

附注高鴻縉《中國字例》:「《說文》:『冖,覆也。从一下垂也。』又:「𠔼,重覆也,从冖、一……』又:『冃,小兒及蠻夷頭衣也。从冖,二其飾也。』又:『冒,冡而前也。从冃,从目……』雷浚《說文外編》曰:『帽,《說文》無帽字……又通作冒。』按:冖、𠔼、冃、冒、帽,五形一字。」

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眠狄反頁碼637頁,第7行,第1

冖覆也。從一下垂也。凡冖之屬,皆從冖。

鍇注臣鍇曰:「《尚書》云:『丕冐海隅。『此其義也。此與爼几字相亂,几俎字狹而高,兩足外向;冖冐字,低廣兩垂,直下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莫狄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1409頁,第2許惟賢617頁,第9

冖覆也。

段注覆者,葢也。

从一下𠂹

段注一者所以覆之也。覆之則四面下垂。《廣韵》引《文字音義》云:以巾覆。从一下垂。莫狄切。十六部。按冥下曰冖聲。鼏亦冖聲。則亦在十一部。支耕之合也。

凡冖之屬皆从冖。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密】。即變為幎。

幎即冖之引申字(古作冖)。

字形解说

金文作,篆文承之。其形上像帽頂,兩側像帽子下垂的邊緣。字經隸書,形變作;楷書沿之,再變作冖,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覆也。从一下垂也。凡冂之屬皆从冂。臣鉉等曰:今俗作冪,同。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