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博木切頁碼第100頁,第5字續丁孫
卜
灼剥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從橫也。凡卜之屬皆从卜。
𠁡
異體𠁢
古文卜。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象卜之兆。卜兆皆先有直坼而後出歧理,歧理多斜出,或向上,或向下。」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博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506頁,第1字許惟賢第226頁,第10字
灼剝龜也。
段注《火部》灼,灸也。《刀部》剝裂也。灼剝者。謂灸而裂之。灼雙聲。剝㬪韵。
象灸龜之形。
段注直者象龜橫者象楚焞之灼龜。
一曰象龜兆之縱衡也。
段注字形之別說也博木切。三部。
凡⺊之屬皆从⺊。
古文⺊。
白话解释
卜,灼裂龟甲,像炙灼龟甲的样子。一种说法认为,“卜”像龟甲被灼烤后裂纹纵横的样子。所有与卜相关的字,都采用“卜”作边旁。
字形解说
從甲骨文到楷書,除戰國文字的形體略異,都像龜甲燒過後呈現的裂紋,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菁5.1(甲)

鐵174.3(甲)

卜孟簋(金)西周早期

曶鼎(金)西周中期

郭.緇.46(楚)

說文古文

說文‧卜部

睡虎地簡20.183(隸)秦

老子甲後377(隸)西漢

相馬經23下(隸)西漢

白石神君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灼剥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從橫也。凡卜之屬皆从卜。(𠁡)古文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