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的说文解字解释
貞
zhēn卜部 部 9画 U+8C9E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陟盈切頁碼第100頁,第9字續丁孫
貞
卜問也。从卜,貝以爲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
附注郭沫若《卜辭通纂攷釋》:「古乃假鼎為貞,後益之以卜而成鼎(貞)字,以鼎為聲。金文復多假鼑為鼎……鼎貝形近,故鼎乃譌變為貞也。」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貞=丁。貞實=丁實,貞,信也,實即丁字。
丁人而問即貞,貞,古讀丁,無舌上音故也。堅貞亦丁之假借。丁壯,敲釘轉腳,則貞固矣。女子貞,非正之義,乃堅實之義。
卜問也(問必深究),叮牢了問之叮,即貞字,因古無舌上音故。貞節=丁,丁者,丁實也(亦作貞實?),言靠得住也。
卜問也「丁住問」之丁即貞字,因古無舌上音。貞節之貞當作丁,丁者,丁實也。言靠得住也。
白话解释
贞,卜问神灵。字形采用“卜”作边旁,“贝”表示用来拜请占卜的钱财礼品。一种说法认为,“贞”字是用有所省笔的“鼎”作声 旁,这是京房氏说的。
字形解说
始見於殷商甲骨文,本像鼎具耳足形,卜辭借用為貞卜的貞。殷人尚鬼,每事多貞問吉凶。周金文有從卜從鼎的繁體書寫,保留字原古意,亦有省從貝。戰國文字復有將從貝的部件進一步簡省從目形,全失本意。篆文則仍保留從卜貝的字形。《說文》:「貞,卜問也。从貝。貝,以為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明顯見《說文》所引京房說帶出部分貞字正確的演化線索,彌足珍貴。隸、楷字形均呈篆文而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2418(甲)

拾10.1(甲)

拾5.10(甲)

散氏盤(金)西周晚期

𤶠鼎(金)春秋早期

沖子鼎(金)戰國早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楚王酓干心鼎(金)戰國晚期

君夫人鼎(金)戰國

天卜(楚)

新乙4.35(楚)

信2.014(楚)

說文‧卜部

睡.秦125(隸)秦

老子甲126(隸)西漢

二年酒鋗(隸)西漢

尹宙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卜問也。从卜,貝以爲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