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冠的说文解字解释

冠的说文解字解释

冖部 部 9画 U+51A0

guān,guàn

冖部

9画

U+51A0

古丸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古丸切頁碼248頁,第24

冠絭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緫名也。从冖从元,元亦聲。冠有法制,从寸。

鉉注徐鍇曰:「取其在首,故从元。」

附注按:字像以手持帽戴於頭上之形。

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古寬反頁碼638頁,第2行,第1

冠絭也。所以絭髪弁冕之總名。從冖、元,元亦聲。冠有法制,從寸。

鍇注臣鍇曰:「取其在首,故從元,故謂冠爲元服。絭音卷。卷,束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古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409頁,第3許惟賢617頁,第10

冠絭也。

段注曡韵爲訓。

所㠯絭髮。

段注絭者,纕臂繩之名。所㠯約束褎者也。冠以約束髮。故曰絭髮。引伸爲凡覆葢之偁。

弁冕之總名也。

段注析言之冕弁冠三者異制。渾言之則冕弁亦冠也。

从冖元。

段注會意。元猶首也。

元亦聲。

段注古丸切。十四部。

冠有法制。

段注謂尊卑異服。

故从寸。

段注古凡法度之字多从寸者。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人惟弁冕稱冠,外國人所戴曰冒。後人混稱外人所戴者曰冠,即為劉知幾《史通》所詆,冒亦稱幘。

惟中國人得稱之(惟弁冕稱冠),外國人的帽子則稱為冃(俗作帽)。後人混稱外國人所戴者亦曰冠,于是乎就被那位做《史通》的劉知幾先生所譏罵了。冃亦稱帽(?)。總而言之,冠(特名),冃(通名)。

中國人專稱。外國人則稱冃(即今帽字)。

白话解释

冠,卷束。是用来卷束头发的饰物,是戴帽子这一动作的泛称。字形采用“冂、元、寸”会义,“元”也作声旁。因为戴帽子有尊卑等 级制度,所以字形采用“寸”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沒有冠字。戰國時期戰國文字開始出現,寫作從冃、從元。冃就是帽子,旁邊下垂的兩筆,表示帽邊下垂的綁帶。這個字形也由篆文繼承,只是兩邊下垂的筆畫已不與中間的筆畫連結,而減省成覆蓋形狀的「冂」形。從元表示人的頭,即戴帽子的部位。篆文除將冃省成冖外,又增加寸旁,用來表示以手為頭戴上帽子是要遵守禮法的規定。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絭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緫名也。从冂从元,元亦聲。冠有法制,从寸。徐鍇曰:“取其在首,故从元。”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