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謚的说文解字解释

謚的说文解字解释

shì

言部 部 17画 U+8B1A

shì

言部

17画

U+8B1A

神至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伊昔切、呼狄切頁碼76頁,第35

謚笑皃。从言益聲。

附注按:姚文田、嚴可均《說文校議》認為:《說文》「謚」字原無「笑皃」之訓,後人既改「謚」為「諡」,又取《字林》以「謚」為笑聲竄入,且改「笑聲」為「笑皃」。「謚」之訓解當為「行之迹也。从言,益聲。」

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伊昔反頁碼216頁,第1行,第3

謚笑皃。從言益聲。

鍇注臣鍇曰:「猶笑言呃呃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神至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403頁,第2許惟賢182頁,第3

謚行之迹也。

段注《周書・謚法》解,《檀弓・樂記・表記》注皆云:謚者,行之迹也。謚迹曡韵。

从言。益聲。

段注按各本作從言兮皿闕。此後人妄改也。攷玄應書引《說文》。謚,行之迹也。從言益聲。《五經文字》曰:謚,《說文》也。謚,《字林》也。《字林》以謚爲𥬇聲。音呼益反。《廣韵》曰:諡《說文》作謚,《六書故》曰:唐本《說文》無諡。但有謚。行之迹也。據此四者。《說文》從言益無疑矣。自呂忱改爲謚。唐宋之閒又或改爲諡。遂有改《說文》而依《字林》羼入謚笑皃於部末者。然唐《開成石經》,宋一代書版皆作謚不作諡。知徐鉉之書不能易天下是非之公也。近宗《說文》者。不能攷知《說文》之舊。如汲古閣刊《經典》依宋作謚矣。而覆改爲諡。可歎也。今正諡爲謚。而刪部末之謚𥬇皃。學者可以撥雲霧而覩青天矣。神至切。古音在十六部。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笑皃。从言益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