舓的说文解字解释
舓
shì舌部 部 14画 U+8213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孟子》「以言餂之」當作銛(銛鎖字)。餂,《說文》無;銛,《說文》又作鉆。
或作𦧇。《荀子》「伏而咶天」,咶,即舓字(俗作舐狧?)。《孟子》「是以言餂之也。」餂,《說文》無,當作銛。《方言》「銛,取也」(銛,《說文》又作鉆)俗語有「賊銛鎖」之語。[一]
舓【神旨切,音士】,或作𦧇。《荀子》「伏而咶天」,咶即舓字,《說文》訓「以舌取物也」。《方言》「銛【音忝】,取也」。《孟子》:「是以言餂之也」,餂《說文》無,當係銛之假。[一] 《孟子•盡心下》:「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趙歧注:「餂,取也」。《漢書•吳王濞傳》:「語有之曰:狧穅及米。」顏師古注:「狧,古𦧇字。𦧇,用舌食也,蓋以犬為喻也。」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說文‧舌部

說文或體

楷書
附检字
以舌取食也。从舌易聲。(𦧇)舓或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