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舓的说文解字解释

舓的说文解字解释

shì

舌部 部 14画 U+8213

shì

舌部

14画

U+8213

神旨切

𦧇,𦧑,𦧓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神旨切頁碼66頁,第3

舓以舌取食也。从舌易聲。

𦧇

異體𦧑𦧓

𦧇舓或从也。

附注段玉裁注:「也聲。」

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神爾反頁碼186頁,第6行,第2

𦧇以舌取食。從舌易聲。

鍇注臣鍇曰:「易音難易之易。」

反切………頁碼186頁,第7行,第1

舓或從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神旨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345頁,第2許惟賢156頁,第1

𦧇㠯舌取食也。从舌。易聲。

段注神旨切。按旨當作紙。十六部。

舓或从也。

段注也聲古在十七部。與十六部合韵冣近。或作舐。或作狧。《漢書》。狧康及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孟子》「以言餂之」當作銛(銛鎖字)。餂,《說文》無;銛,《說文》又作鉆。

或作𦧇。《荀子》「伏而咶天」,咶,即舓字(俗作舐狧?)。《孟子》「是以言餂之也。」餂,《說文》無,當作銛。《方言》「銛,取也」(銛,《說文》又作鉆)俗語有「賊銛鎖」之語。[一]

舓【神旨切,音士】,或作𦧇。《荀子》「伏而咶天」,咶即舓字,《說文》訓「以舌取物也」。《方言》「銛【音忝】,取也」。《孟子》:「是以言餂之也」,餂《說文》無,當係銛之假。[一] 《孟子•盡心下》:「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趙歧注:「餂,取也」。《漢書•吳王濞傳》:「語有之曰:狧穅及米。」顏師古注:「狧,古𦧇字。𦧇,用舌食也,蓋以犬為喻也。」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以舌取食也。从舌易聲。(𦧇)舓或从也。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