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的说文解字解释
念
niàn心部 部 8画 U+5FF5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奴店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008頁,第8字許惟賢第877頁,第11字
常思也。
段注《方言》曰:念,思也。又曰:念,常思也。許云:懷,念思也。《左傳》引《夏書》曰: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从心。今聲。
段注奴店切。七部。
白话解释
念,经常惦记。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今”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文從心、亼聲。金文或從心、亼聲,或從心、含聲;含在金文中用作今,亦可解為從心、今聲。戰國文字亦作從心、含聲。從篆文到楷書,念字都是從心、今聲。從心,表示內心的狀態;今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福2(甲)

作冊嗌卣(金)西周早期

蔡侯墓殘鐘四十七片(金)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郭.語2.13(楚)

郭.成.2(楚)

說文‧心部

泰山刻石(篆)秦

縱橫家書194(隸)西漢

武威簡.特牲10(隸)西漢

禮器碑(隸)東漢

熹.詩.校記(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常思也。从心今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