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的说文解字解释
祈
qí示部 部 8画 U+7948
大徐本
小徐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祈求也。
祈从斤聲,在諄部,本讀如芹,因諄部與[脂]部對轉[一]故得讀如旂。
祈从斤聲,本讀如芹,在諄部(欣韻),諄[脂]對轉,故讀如旂。[一]諄部与之部無對轉關係,祈字當歸段氏脂郭,脂諄正對轉。故疑「之」字為脂字之音誤。
白话解释
祈,向神灵求福。字形采用“示”作边旁,“斤”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從單,從斤;或從㫃作「?」,從單、從旂。單像兵器之形,旂為古代軍事旗幟,竿頭繫鈴,卜辭中無祈匄之義。金文「祈」字多半從旂、從單,與甲骨文
同;有時省去「單」,從㫃、斤聲,表示戰時禱於軍旗之下,金文其餘諸形皆「?」之省變或借字。戰國文字從示、斤聲,與篆文構形相同。《說文・示部》:「祈,求福也。从示、斤聲。」從示,表示與祝禱告求相關;從斤,表示音讀,本義為向神求福。在六聲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戩47.9(甲)

乙2040(甲)

鄴初下.44.11(甲)

存下523(甲)

仲枏父簋(金)西周中期

頌鼎(金)西周晚期

伯公父簠(金)西周晚期

番君召簠(金)春秋早期

邾公金乇鐘(金)春秋晚期

欒書缶(金)春秋

包2.266(楚)

說文‧示部

漢印徵西漢

史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求福也。从示斤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