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祈的说文解字解释

祈的说文解字解释

示部 部 8画 U+7948

示部

8画

U+7948

渠稀切

𣂘

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渠稀切頁碼4頁,第5

異體𣂘

祈求福也。从示斤聲。

附注按:羅振玉認為甲骨文、金文「从旂、从單,蓋戰時禱于軍旗之下。會意。」王國維謂「假借為祈求之祈」。

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近離反頁碼33頁,第4行,第2

祈求福也。從示斤聲。

鍇注臣鍇按:斤、祈以今聲韻之家,所以言傍紐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渠稀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4頁,第3許惟賢10頁,第4

祈求福也。

段注祈求雙聲。

从示。斤聲。

段注渠稀切。古音在十三部。音芹。此如旂字。古今音異。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祈求也。

祈从斤聲,在諄部,本讀如芹,因諄部與[脂]部對轉[一]故得讀如旂。

祈从斤聲,本讀如芹,在諄部(欣韻),諄[脂]對轉,故讀如旂。[一]諄部与之部無對轉關係,祈字當歸段氏脂郭,脂諄正對轉。故疑「之」字為脂字之音誤。

白话解释

祈,向神灵求福。字形采用“示”作边旁,“斤”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從單,從斤;或從㫃作「?」,從單、從旂。單像兵器之形,旂為古代軍事旗幟,竿頭繫鈴,卜辭中無祈匄之義。金文「祈」字多半從旂、從單,與甲骨文同;有時省去「單」,從㫃、斤聲,表示戰時禱於軍旗之下,金文其餘諸形皆「?」之省變或借字。戰國文字從示、斤聲,與篆文構形相同。《說文・示部》:「祈,求福也。从示、斤聲。」從示,表示與祝禱告求相關;從斤,表示音讀,本義為向神求福。在六聲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求福也。从示斤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