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祇的说文解字解释

祇的说文解字解释

示部 部 8画 U+7947

zhǐ,qí

示部

8画

U+7947

巨支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巨支切頁碼3頁,第9

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

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巨支切頁碼31頁,第1行,第1

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從示氏聲。

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巨支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10頁,第4許惟賢4頁,第13

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段注地祇提三字同在古音第十六部。地本在十七部。而多轉入十六部用。

从示。氏聲。

段注巨支切。古音十六部。凡假借必取諸同部。如《周易》无祇悔。《釋文》云:祇,辭也。馬同,音之是反。此讀祇爲語辭,適也。《五經文字》、《廣韵》作衹者是也。又云:鄭云病也。此讀祇爲疧。與《何人斯》同也。又云:王肅作禔,時支反。陸云安也。九家本作㩼字,音支。韓伯祁支反,云大也。音讀皆在第十六部。通志堂刻作无祗悔,則誤。又祇旣平。唐石經作衹。《釋文》云:京作禔,《說文》同,音支。又上支反,安也。其讀亦皆在十六部。又云:鄭云當爲坻,小𠀌也。此則改爲第十五部字。古人云當爲者皆是改其形誤之字。云當爲者,以音近之字易之。云讀如者,以同音之字擬之。此云當爲,則鄭謂祇爲字之誤也。《五經文字・衣部》曰:衹,止移切,適也。《廣韵》五支曰:衹,章移切,適也。唐石經衹旣平。《左傳》衹見疏也。詩衹攪我心。詩,《論語》亦衹以異。字皆从衣。正用張參《字㨾》。而張參以前顏師古注《竇嬰傳》曰衹適也,音支。其字从衣。豈師古太宗朝刊定經籍皆用此說歟。宋《類篇》則衹祇皆云適也。不畫一。《韵會》則从示之祇訓適也。近日《經典》訓適者皆不从衣。與唐不合。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後為語助詞,亦作只。

借為語詞,今作只。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