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说文解字解释
圓
yuán囗部 部 13画 U+5713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王問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105頁,第5字許惟賢第488頁,第4字
圜全也。
段注全《集韵》、《類篇》作合。誤字也。圜者天體。天屈西北而不全。圜而全,則上下四旁如一。是爲渾圜之物。《商頌》。幅隕旣長。毛曰:隕,均也。按《玄鳥傳》亦曰:員,均也。是則毛謂員隕皆圓之假借字。渾圜則無不均之処也。箋申之曰:隕當作圓。圓謂周也。此申毛,非易毛。
从囗。員聲。讀若員。
段注王問切。十三部。按古音如云。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幅員。(?)
白话解释
圆,完整封闭的弧圈。字形采用“囗”作边旁,“员”作声旁,读音像读“员”。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囗省、員聲。「囗」於戰國文字中常有省形的現象,如「國」可作「」、「囩」可作「
」即是。「員」的甲骨文作「
」、金文作「
」,其下從鼎,戰國文字之字形尚保留「鼎」字的形體。至篆文,則「囗」字不省,而將「鼎」字省易其形作「貝」,整體字形變作「
」。隸書將聲符「員」改為「元」,楷書則又據篆文字形作「圓」。「員」本義為物圜,於「圓」中可表示圓義;「元」本義為人之首,於「园」中僅是不示義的聲符。因此,從囗、員聲的「圓」,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從囗、元聲的「园」,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曾203(楚)

說文‧囗部

楷書
附检字
圜全也。从囗員聲。讀若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