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的说文解字解释
鮑
bào魚部 部 16画 U+9B91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薄巧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320頁,第2字許惟賢第1009頁,第6字
饐魚也。
段注饐,飯傷溼也。故鹽魚溼者爲饐魚。《周禮・籩人》有鮑。注云:鮑者,於𤐧室中𤐧乾之。出於江淮。師古注《漢書》曰:鮑,今之䱒魚也。鄭以爲於煏室乾之。非也。秦始皇載鮑亂臭,則是䱒魚耳。而煏室乾者,本不臭也。䱒於業反。按《玉篇》作裛魚。皆當作浥耳。浥,溼也。《釋名》曰:鲍,腐也。埋藏淹使腐臭也。
从魚。包聲。
段注薄巧切。古音在三部。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𦅫鎛(金)春秋中期

說文‧魚部

一號墓竹簡12(隸)西漢

邗江王奉世墓木簽(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孔龢碑(隸)東漢

晉辟雍碑陰(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饐魚也。从魚包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