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攴的说文解字解释

攴的说文解字解释

攴部 部 4画 U+6534

攴部

4画

U+6534

普木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普木切頁碼96頁,第13

異體

攴小擊也。从又卜聲。凡攴之屬皆从攴。

附注段玉裁注:「經典隸變作扑。」徐灝注箋:「疑本象手有所執持之形。故凡舉手作事之義,皆从之,因用為扑擊字耳。」

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潘伏反頁碼259頁,第1行,第1

攴小擊也。從又卜聲。凡攴之屬,皆從攴。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普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487頁,第1許惟賢218頁,第5

攴小擊也。

段注《手部》曰:擊,攴也。此云小擊也。同義而微有別。按此字從又聲。又者手也。《經典》𣜩變作扑。凡《尙書》,三禮鞭扑字皆作扑。又變爲手。聲不改。葢漢石經之體。此《手部》無扑之原也。唐石經初刻作朴,從木者。唐元度覆挍正之從手。是也。《豳風》。八月剥棗。假剝爲攴。毛曰:擊也。音義曰:普卜反。

从又。聲。

段注普木切。三部。

凡攴之屬皆从攴。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凡作事之字多从攴。

白话解释

攴,击打。字形采用“又”作边旁,“卜”作声旁。所有与攴相关的字,都采用“攴”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加「」而成。,是「右手」的本字,在此取其引申義,作「拿」解,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屬象形;,像有飾物的鞭子,沒獨立的形、音、義,只是一個不成文的實象而已。二者相合,可會以「小擊」的意思。篆文作,更能看出和甲文之形同意。字經隸書,體變作,顯然承自篆文之形,楷書沿之以定體。以上諸形,由獨體象形之加實象之而成,屬合體象形。今楷書偏旁都作「攵」。有學者以所持者,是中剖分叉的竹板,也屬合體象形(《文字析義》,P.558),可備一說。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小擊也。从又卜聲。凡攴之屬皆从攴。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