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的说文解字解释
僕
pú菐部 部 14画 U+50D5
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蒲沃切頁碼第79頁,第7字續丁孫
㒒
異體僕
給事者。从人从菐,菐亦聲。
䑑
古文从臣。
附注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以為甲骨文「象人冠首而兩手奉箕,為僕之初字,……古篆文變从菐,失彌甚矣。」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一個奴隸或罪犯,上部著『辛』(表示受刑),雙手持箕,臀後有尾(表示視同禽獸,地位卑賤的表徵),奴僕之形宛然。金文『僕』字『箕』形訛為『甾』,雙手移到『辛』形下方,人身轉為左偏旁,其後因為聲化的關係,『辛』形變成『丵』形,與『廾』結合就變成『菐』字,具有聲符的作用。楚文字从『臣』、『僕』省聲(『臣』的本義也是奴僕類)。」
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盤沃反頁碼第220頁,第4行,第1字述
給事者。從人,從菐,菐亦聲。
鍇注臣鍇按:《春秋左傳》曰:「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隸,隷臣僕,僕臣輿,輿臣臺,馬有圉,牛有牧。」臣鍇以爲此士天子元士,《周禮》一命者也。皁猶造也,秦漢十等爵,有上造。顏師古曰:「造,成也。」言有成命於上也。譚長所謂造上士,則秦之大上造也。《周禮》有隸僕,給勞辱之役者也。又戎僕,掌馭車。《尚書》有左右攜僕,今在隸下,知是攜挈之役者也。輿,衆人也。《春秋左傳》晉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老人爲輿尉,遷爲複陶。又子産使輿三十人,遷里祈之柩,知輿又彌賤也。臺猶跆,在人下之稱也,若所跆踐。又益,細也。牧牛又𤰞於馬也。
反切………頁碼第221頁,第2行,第1字述
古文從臣。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太僕=御。駙(馬)=僕。古無輕唇,故駙音僕。《漢書•張敞傳》「拊馬」即駙馬。
漢高祖詈人有三語:⑴豎儒,⑵腐儒,⑶鯫生,豎儒與侏儒同,短小也。腐儒非腐敗之謂,腐即㾈字,人㾈則短小,或即僕字,樸與竪亦同義。鯫【鄒】生,服虔注:「短小人」。蓋古人于人之短小、庸愚、卑賤者皆同一輕視。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其」(箕)、「言」(假借為䇂,曲刀,刑具)、「?」(
)三字構成。示受刀墨之刑的罪人,持箕帚從事灑掃勞役。金文二例,承之甲骨文。前例作
,由「人」、「?」、「䇂」、「廾」四字構成。示刑人奉?缶以給勞役。後例由「人」、「业」(?的訛變)、「䇂」、「廾」四字構成,示受刀墨之刑的罪人,雙手奉?缶,從事勞役。戰國文字三例,前例承自金文第二例,右體中段從「言」而略有變易,下段從「廾」而有所省變。第二例右體中段「䇂」略有省變。第三例,右體下段「廾」變作「大」。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後2.20.10(甲)

僕麻卣(金)西周早期

京荑仲盤(金)西周早期

令鼎(金)西周早期

旂鼎(金)西周早期

𧽊簋(金)西周中期

𪒠鎛(金)春秋晚期

包2.15(楚)

包2.133(楚)

郭.老甲.18(楚)

郭.老甲.2(楚)

郭.語4.18(楚)

說文古文

說文‧菐部

睡虎地簡14.74(隸)秦

一號墓竹簡124(隸)西漢

武威簡.泰射35(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建武泉笵(隸)東漢

魏上尊號奏(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給事者。从人从菐,菐亦聲。(䑑)古文从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