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的说文解字解释
普
pǔ日部 部 12画 U+666E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滂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230頁,第3字許惟賢第541頁,第1字
日無色也。
段注此義古籍少用。《衣部》袢下曰:無色也。讀若暜。㒳無色同讀。是則暜之本義實訓日無色。今字借爲溥大字耳。今詩溥天之下。《孟子》及漢人引詩皆作普天。趙岐曰:普,徧也。
从日。竝聲。
段注小徐本如此。《韵會》同。竝古音同傍。暜从竝聲。又轉人虞模部。袢讀若暜。知暜古音亦讀若伴。以雙聲爲用也。滂古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普遍从普,音近滂,魚陽對轉,當作溥。「日月薄(日無色。薄=普。古無輕唇音)食」正當作普,乃普之假借也。
日無色也。普遍=溥,曰月薄食=普。
日無色也。普博字當作溥,「日月薄(日無色)食」,薄乃普之假。
白话解释
普,白天日光灰淡,不显光影色彩。字形采用“日、並”会义。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日、竝(並)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普,日無色也。从日、竝聲。」段注:「普之本義實訓日無色,今字借為溥大字。」隸書承篆文字形,而楷書據隸書稍作調整而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日部

流沙簡.屯戍16.13(隸)西漢

禮器碑陰(隸)東漢

魯峻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日無色也。从日从並。徐鍇曰:“日無光則遠近皆同,故从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