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的说文解字解释
乂
yì丿部 部 2画 U+4E42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魚廢切頁碼第419頁,第7字續丁孫
乂
芟艸也。从丿从乀,相交。
刈
乂或从刀。
附注丁山《殷商氏族方國志》以為甲骨文,「象剪刀形。《詩・葛覃》『是刈是濩』,《大戴禮・用兵》『以刈百姓』之刈,皆當如盧辯注云:『剪也。』」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魚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06頁,第2字許惟賢第1090頁,第5字
芟艸也。
段注《艸部》曰:芟,㐅艸也。二篆爲轉注。《周南》曰:是刈是濩。《周頌》曰:奄觀銍艾。艾者,㐅之叚借字。銍者,所以㐅也。《禾部》曰:穫,㐅穀也。是則芟艸穫穀總謂之㐅。《鄭箋》詩云:芟末曰艾。《刀部》有𠛎。《金部》有鎌,有鍥。所以芟艸也。銍則穫禾短鎌也。引申之,㐅訓治也。見諸經傳。許《辟部》云:䢃,治也。引《唐書》有能俾䢃。則䢃爲正字。
从丿乀相交。
段注象左右去之會意也。魚廢切。十五部。
乂或从刀。
段注乂者,必用𠛎鎌之屬也。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乙2860反(甲)

粹987(甲)

河579(甲)

乙3119(甲)

佚757(甲)

甲2121(甲)

鼎(金)商代晚期

禾父甲簋(金)西周

說文‧丿部

說文或體

白石神君碑(隸)東漢

校官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芟艸也。从丿从乀,相交。(刈)乂或从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