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的说文解字解释
弗
fú丿部 部 5画 U+5F17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分勿切頁碼第419頁,第9字續丁孫
弗
撟也。从丿从乀,从韋省。
鉉注臣鉉等曰:韋所以束枉戾也。
附注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語:「字作弗,正象矯箭使直之形。」按:段注本改「撟」作「矯」。
附注《說文新證》:「古代煣木,先浸水、火烤,彎曲成一定的形狀,這叫煣。之後,急浸冷水使定型,然後綁縛固定,使乾燥,這叫弗。字所从兩豎筆,象被撟物、或撟正物,中間『己』形象綁縛用的韋索。」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分勿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07頁,第1字許惟賢第1090頁,第7字
矯也。
段注矯各本作撟。今正。撟者,舉手也。引申爲高舉之用。矯者,揉箭箝也。引申爲矯拂之用。今人不能辯者久矣。弗之訓矯也。今人矯,弗皆作拂。而用弗爲不。其誤葢亦久矣。《公羊傳》曰:弗者,不之深也。固是矯義。凡經傳言不者其文直。言弗者其文曲。如《春秋》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晉人納捷葘于邾,弗克納。弗與不之異也。《禮記》。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弗與不不可互易。
从丿丶。
段注丿丶皆有矯意。
从韋省。
段注韋者,相背也。故取以會意。謂或左或右皆背而矯之也。分勿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矯拂當作弗。
矯也。拂人之性=弗,故矯弗⊙。今訓弗為「不」,北京語之「别」,即此弗字。
「拂人之性」,拂乃弗字。弗,矯也。
白话解释
弗,矫正。字形采用“丿”、“乀”、省略式的“韋”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字從「弓」,像加上矯正弓弩的榜檠之形。金文以降並承之甲骨文,迄楷書並從弓附加榜檠之形(《文字析義》,P.398)。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鐵130.4(甲)

拾10.13(甲)

旂鼎(金)西周早期

小臣鼎(金)西周早期

哀成叔鼎(金)春秋晚期

郭.老丙.14(楚)

包2.122(楚)

郭.唐.1(楚)

郭.語3.1(楚)

說文‧丿部

睡虎地簡24.20(隸)秦

老子甲後185(隸)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撟也。从丿从乀,从韋省。臣鉉等曰:韋所以束枉戾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