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台的说文解字解释

台的说文解字解释

口部 部 5画 U+53F0

tái,tāi

口部

5画

U+53F0

与之切

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與之切頁碼42頁,第21

台說也。从口㠯聲。

附注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古銘『以』多作『台』。」

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偷咍反、與之反頁碼128頁,第3行,第2

台悅也。從口㠯聲。

鍇注臣鍇按:《史記・序傳》曰:「諸吕不台」作此字。言不爲人所怡恱也。臣次立曰:「又與之反。」

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与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30頁,第4許惟賢102頁,第4

台說也。

段注台說者,今之怡悅字。《說文》怡訓和。無悅字。今文《尙書》。舜讓于德不台。見《漢書・王莽傳》,班固《典引》。而《五帝本紀》本之作舜讓于德不台懌。《自序》曰:唐堯遜位,虞舜不台。惠之早霣,諸呂不台。皆謂不爲百姓所悅也。古文《禹貢》。袛台德先。鄭注。敬悅天子之德旣先。

从口。㠯聲。

段注与之切。一部。按《湯誓》、《高宗彤日》、《西伯戡黎》皆云如台。《殷本紀》皆作柰何。《釋詁》台予同訓我。此皆以雙聲爲用。何予台三字雙聲也。

字形解说

金文、戰國文字、篆文字形都是從口、以聲。口是人嘴,表示用口將怡悅的心情說出來;以聲,表示音讀。台字借為第一人稱代詞之後,轉注為從心、台聲的「怡」字。隸書、楷書「以」字訛變為「ㄙ」。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說也。从口㠯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