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台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台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口 部 5画 正文・丑集上

正文・丑集上

口部

5画,

U+53F0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𡘋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祇」,原文作「祗」〕〈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又,《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又,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又,《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𡘋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皆作三能。

又,姓。北史》有台氏。

又,天台,山名,在會稽。

又,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改台州。又,《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台,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又,《集韻》:堂來切,音臺 —— 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又,《集韻》:台谷,地名。

又,《集韻》:祥吏切,音寺 —— 古文嗣字。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古文尚書》作弗台。

康熙字典注解

〔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台〕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ái、tā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厶、口,五行属

〔台〕字造字法是形声。小篆字形。从口,( 以 )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是喜悦。读( yí。

〔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ái] ⑴ 高平的建筑物⑵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⑶ 量词⑷ 台湾省的简称⑸ 姓。⑹ 桌子、案子⑺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⑻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⑼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tāi] ⑴ 〔天~〕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