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噰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噰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口 部 16画 正文・丑集上

正文・丑集上

口部

16画

U+5670

康熙字典原文

廣韻》:》:《集韻𡘋於容切,音雍。廣韻》:鳥聲。與嗈同。爾雅・釋詁》:關關噰噰,聲音和也。【註】鳥鳴相和。【疏】《詩・匏有苦葉》云:噰噰鳴雁。爾雅・釋訓》:噰噰喈喈,民協服也。【疏】〈大雅・卷阿〉云:雝雝喈喈。

又,樂聲。爾雅・釋言》:肅噰,聲也。【疏】肅噰和鳴,〈周頌〉有瞽文也。〇【按】三《》今本皆作雝。

又,《集韻》:委勇切,音擁 —— 氣咽塞也。

又,叶於王切,音汪。𨻰琳〈神女賦〉:感仲春之和節兮,歎鳴雁之噰噰;申握椒以貽手兮,請同宴乎奧房。

康熙字典注解

〔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噰〕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ōng、yǒ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雍

〔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ōng] ⑴ 〔~~〕形容声音和谐,如“雁~~而南游兮。” [yǒng] ⑴ 气咽塞。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