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爭的说文解字解释

爭的说文解字解释

𠬪部 部 8画 U+722D

zhēng

𠬪部

8画

U+722D

側莖切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側莖切頁碼126頁,第3

爭引也。从𠬪𠂆

鉉注臣鉉等曰:𠂆,音曳。𠬪,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

附注《說文新證》:「從甲骨文字形來看,字从『U』形,而上下兩『又』(手)爭,之其中一手且伸入『U』形中,示二又相爭取之意。」

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側泓反頁碼325頁,第5行,第2

爭引也。從𠬪𠂆

鍇注臣鍇曰:「𠂆所爭也,指事。」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側莖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640頁,第2許惟賢286頁,第5

爭引也。

段注凡言爭者,皆謂引之使歸於己。

𠬪𠂆

段注𠬪猶從手。𠂆余制切。抴也。抴,引也。側莖切。十二部。

白话解释

争,对拉。字形采用“、厂”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二手(又)、中有形。上下二手表示彼此相對,形則是表示二手互相牽引拉扯的意思,是個虛構的符號。戰國楚系文字雖然二手相對之形較不明確,但彼此牽引的樣子仍然可見。秦系文字作「」,則將上部的一手改作「日」,牽引拉扯的符號則貫穿於另一手中,字形楷定可作「?」,兩手相爭的樣子隱而不顯,為隸書「」形之所本。篆文字形改為上爪下又的「?」,牽引的符號則變為丿,而為隸書「」形之所本。楷書字形則又將丿改為豎筆帶勾的「亅」。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大陸通行規範字作「争」。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引也。从𠬪、𠂆。臣鉉等曰:𠂆,音曳。𠬪,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