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的说文解字解释
𠬪部 部 8画 U+722D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側莖切頁碼第126頁,第3字續丁孫
爭
引也。从𠬪、𠂆。
鉉注臣鉉等曰:𠂆,音曳。𠬪,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
附注《說文新證》:「從甲骨文字形來看,字从『U』形,而上下兩『又』(手)爭,之其中一手且伸入『U』形中,示二又相爭取之意。」
小徐本
白话解释
争,对拉。字形采用“、厂”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二手(又)、中有形。上下二手表示彼此相對,
形則是表示二手互相牽引拉扯的意思,是個虛構的符號。戰國楚系文字雖然二手相對之形較不明確,但彼此牽引的樣子仍然可見。秦系文字作「
」,則將上部的一手改作「日」,牽引拉扯的符號則貫穿於另一手中,字形楷定可作「?」,兩手相爭的樣子隱而不顯,為隸書「
」形之所本。篆文字形改為上爪下又的「?」,牽引的符號則變為丿,而為隸書「
」形之所本。楷書字形則又將丿改為豎筆帶勾的「亅」。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大陸通行規範字作「争」。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鐵15.4(甲)

佚803(甲)

郭.緇.11(楚)

說文‧𠬪部

睡虎地簡8.10(隸)秦

繹山碑(篆)秦

縱橫家書145(隸)西漢

孫臏22(隸)西漢

禮器碑(隸)東漢

石門頌(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引也。从𠬪、𠂆。臣鉉等曰:𠂆,音曳。𠬪,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