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蒸的说文解字解释

蒸的说文解字解释

艸部 部 13画 U+84B8

zhēng

艸部

13画

U+84B8

煑仍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煑仍切頁碼29頁,第17

蒸麻中榦也。从艸烝聲。

䒱蒸或省火。

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振承反頁碼103頁,第5行,第1

䒱折麻中榦也。從艸烝聲。

鍇注臣鍇曰:「可以焼也。潘嶽《西征賦》注:菆井,即長安賣麻蒸市也。」

反切………頁碼103頁,第5行,第2

蒸或省火。

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煑仍切古音第六部頁碼175頁,第5許惟賢76頁,第14

䒱析麻中榦也。

段注析各本作折。誤。謂木(音匹刃切),其皮爲麻。其中莖謂之蒸。亦謂之菆。今俗所謂麻骨棓也。潘岳《西征賦》李注云:菆井卽渭城賣麻蒸市也。《毛詩傳》曰:粗曰薪。細曰蒸。《周禮・甸師》注云:大曰薪。小曰蒸。是凡言薪蒸者,皆不必專謂麻骨。古凡燭用蒸。《弟子職》云:蒸閒容蒸。《毛詩傳》云:蒸盡摍屋而繼之是也。

从艸。烝聲。

段注煑仍切。六部。

蒸或省火。

段注丞聲烝聲一也。《大射儀》注,《旣夕禮》注皆作此䒱。張淳,葉林宗所見《釋文》皆爾。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菆,燭也。「蒸民」[一]訓衆,亦束麻(衆也)之引申。

訓衆之烝(如「烝民」)即蒸之借。因「析麻中榦」(束麻?)必叢,故引申為衆。[一]《詩•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毛傳》:「烝,衆也。」

白话解释

蒸,将麻杆从中间折断。字形采用“艸”作边旁,“烝”是声旁。,有的“蒸”字省略“火字底”。

字形解说

甲文有字,從廾持豆以祭,有獻祭意。字復有增從米、從來,示獻穀物形。字另有增從示,強調獻祭。學界有隸定此字為蒸。唯周金文和戰國文字均不見此形。至篆文明確始有蒸字,《說文》:「析麻中榦也。从艸、烝聲。」段注:「其皮為麻,其中莖謂之蒸,亦謂之菆。今俗所謂麻骨棓也。」段注又言:「《毛詩》傳曰:『粗曰薪,細曰蒸。』」見蒸字本用為麻骨名。篆文另有烝字,才是蒸發、蒸氣意的本字。《說文》:「烝,火气上行也。」段注:「此烝之本義,引伸之則烝進也。又引伸之則久也眾也。又引伸之則君也。又厚也。《左傳》凡下婬上謂之烝。」字至隸楷字形轉用作蒸。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折麻中榦也。从艸烝聲。(䒱)蒸或省火。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