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鄭的说文解字解释

鄭的说文解字解释

邑部 部 14画 U+912D

zhèng

邑部

14画

U+912D

直正切

𨞀

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直正切頁碼207頁,第20

𨞀

異體

𨞀京兆縣。周厲王子友所封。从邑奠聲。宗周之滅,鄭徙潧洧之上,今新鄭是也。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不從邑。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直敬反頁碼532頁,第2行,第1

𨞀京兆縣,周厲王子友所封。從邑奠聲。宗周之滅,鄭徙潧、洧之上,今新鄭是也。

鍇注臣鍇按:鄭初封在今華州,杜預云:「後徙滎陽宛陵縣西南新鄭城。𭄘熈《釋名》曰:「鄭,町也,其地町然平也。」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直正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143頁,第4許惟賢504頁,第4

𨞀京兆縣。

段注二志同。今陜西同州府華州州城北有故鄭城。

周厲王子友所封。

段注《前志》曰:周宣王弟鄭桓公邑。

从邑。奠聲。

段注直正切。十一部。

宗周之滅。鄭徙潧洧之上。今新鄭是也。

段注桓公友之子武公與平王東遷。取虢鄶鄢蔽補丹依疇歷華十邑之地。右雒左濟。前華後河。食溱洧焉。從其故名曰鄭。至漢爲河南郡新鄭。二志同。今河南開封府新鄭縣西有故鄭城。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無舌上音,讀為定,故奠又為定。至於鄭重字,乃雙聲(丁寧反覆也),古人鄭重與今鄭重意别,古人鄭重字有重疊意。「放鄭聲」,放鄭重(引長)之聲,與今人輕重之解别。○《廣雅》「㞟,重也。」

鄭聲,非云鄭國之聲,乃鄭重之聲(重疊其聲)。[服]虔注云:「躑躅(鄭重)之聲」。朱子誤解鄭聲為鄭國之聲,乃拘「鄭聲淫」一句,將鄭風盡為淫詩矣。

鄭重(雙聲)二字古訓為緟。「放鄭聲」者,古訓鄭重之聲,即緟聲也(即引長之聲)。醫書謂病人糊涂之聲曰鄭聲,古無舌上音,鄭讀如定,故奠又訓定。

白话解释

郑,京兆尹郡的一个县。是周厉王儿子友的封地。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奠”作声旁。西周灭亡时,郑武公迁徙到潧水、洧水一带,今天的新郑县就是这个地方。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京兆縣。周厲王子友所封。从邑奠聲。宗周之滅,鄭徙潧洧之上,今新鄭是也。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