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箏的说文解字解释

箏的说文解字解释

竹部 部 14画 U+7B8F

zhēng

竹部

14画

U+7B8F

側莖切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側莖切頁碼146頁,第4

箏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

附注按:段玉裁注認為「鼓弦竹身」不可通,據《太平御覽》改為「五弦筑身」。

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側泓反頁碼374頁,第1行,第1

箏鼓弦竹身樂也。從竹爭聲。

鍇注臣鍇曰:「古以竹爲之秦樂也。」

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側莖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789頁,第2許惟賢352頁,第1

箏五弦筑身樂也。

段注各本作𡔷弦竹身。不可通。今依《太平御覽》正。《風俗通》曰:箏,謹按《樂記》五弦筑身也。今幷梁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據此知古箏五弦。恬乃改十二弦。變形如瑟耳。魏晉以後。箏皆如瑟十二弦。唐至今十三弦。筑似箏,細項。古筑與箏相似,不同瑟也。言筑。身者,以見形如瑟者之非古也。言五弦筑身者,以見箏之弦少於筑也。《宋書・樂志》改筑身爲瑟身。誤矣。

从竹。

段注筑本竹聲。故从竹。卽从筑省也。筑箏皆木爲之。

爭聲。

段注側莖切。十一部。

白话解释

箏,拨动竹身乐器的琴弦而奏乐。字形采用“竹”作边旁,“争”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竹、爭聲。從「竹」,表示材質;「爭」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字形演变

  •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