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的说文解字解释
樊
fán𠬜部 部 15画 U+6A0A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附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416頁,第5字許惟賢第187頁,第14字
驇不行也。
段注驇各本譌驇。《馬部》曰:驇,馬重皃。驇不行,沈滯不行也。《毛詩》。折桺樊圃。借爲棥字。荘子。澤雉畜乎樊中。樊,籠也。亦是不行意。
从𠬜棥。
段注會意。
棥亦聲。
段注附袁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云樊籬。
白话解释
樊,被羁绊而不能行走。字形采用“、棥”会义; “棥”也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或作「」,從二木,中像交錯的樣子。意即樹與樹之間,用繩索或枝條編織交錯圈圍起來,即圍籬。金文又有增「
」的「
」字,成為從
、棥聲的構形。「
」為雙手向外援引攀爬,則「
」即攀爬圍籬的樣子,而此字形為篆文所本。隸書及楷書則將「
」連筆成「大」,已失雙手攀爬之意。在六書中,「棥」(
)屬於會意附加實像,「樊」(
)則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小臣氏樊尹鼎(金)西周早期

壺叔樊鼎(金)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樊君鬲(金)春秋早期

樊君盆(金)春秋早期

樊夫人龍嬴盤(金)春秋早期

說文‧𠬜部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東漢

漢永建黃腸石(隸)東漢

石經論語殘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鷙不行也。从𠬜从棥,棥亦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