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说文解字解释
木
mù木部 部 4画 U+6728
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莫卜切頁碼第179頁,第1字續丁孫
木
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从木。
鉉注徐鍇曰:「屮者,木始甲坼,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
附注王筠釋例:「木固全體象形字也。丨象榦,上揚者枝葉,下注者根株。衹統言象形可矣,分疏則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門逐反頁碼第441頁,第6行,第1字述
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從木。
鍇注臣鍇曰:「木之於屮彌高大,故從屮,下有根。屮者,木始甲坼也,萬物皆始於微,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故木從屮。木之性上枝㫄引一尺,下根亦引一尺,故於文木上下均也。東方陽氣所起,主生;木亦漸生東方,主仁。仁者,柔木亦柔,故《詩》曰:『荏苒柔木。』木盛於東,成於西,故藥用木多取東,引枝根也。」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形[一]。[一]朱希祖部首字頭下之「形」「意」「事」,為標明六書之用,「形」指象形,「意」指會意,「意」為指事,下同。
白话解释
木,冒突。冒地而生。五行之中,东方属木。字形采用“屮”作边旁,下部象它的根。所有与木相关的字,都采用“木”作边旁。
字形解说
從甲骨文到篆文之形,都上像樹枝,中像樹幹,下像樹根,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經隸書,形變作,樹枝拉直,而為橫畫,遂失其形,楷書即沿之而定體。金文第二例作
,上端填實,以黑點表樹枝濃密之形,不失木的基本結構,所以仍屬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600(甲)

庫226(甲)

木父丁爵(金)商代晚期

木工冊作匕戊鼎(金)西周早期

包2.250(楚)

說文‧木部

睡虎地簡10.4(隸)秦

老子甲84(隸)西漢

一號墓竹簡292(隸)西漢

李孟初神祠碑(隸)東漢

西狹頌(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从木。徐鍇曰:“屮者,木始甲拆,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