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的说文解字解释
睦
mù目部 部 13画 U+7766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莫⺊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527頁,第6字許惟賢第236頁,第12字
目順也。从目。坴聲。
段注莫⺊切。《廣韵》莫六切。三部。
一曰敬和也。
段注五字疑後增。古書睦穆通用。如《孟子》注君臣集穆,《史記》旼旼睦睦,《漢書》作旼旼穆穆是也。穆多訓敬。故於睦曰敬和。
古文睦。
段注按此从古文目,圥聲也。各本作𡍬,則从囧。非字意也。今依戴氏《六書故》正。凡从𡐑之字皆當作此。江沅曰:不必依。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睦,目順。暌,目不相聽也。二字正相反。
目順也,睽,目不相聽也。二字義正相反。
白话解释
睦,目光柔顺。字形采用“目”作边旁,“坴”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睦”是敬和的意思。,这是古文写法的“睦”。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皆從目、坴聲。「目」為人眼,以為形符,表示義與雙眼視物有關;「坴」為大土塊,於此一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說文》另收有古文「」,從
、圥聲。目之古文作「
」,則「
」當是其訛變之形。「
」即「
」,楷定本作「
」,今通作「圥」,義為地蕈,即蘑菇,於此亦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𠑇匜(金)西周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目部

鮮于璜碑(隸)東漢

魏上尊號奏(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目順也。从目坴聲。一曰敬和也。(𡍬)古文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