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的说文解字解释
幕
mù巾部 部 13画 U+5E55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門落反頁碼第649頁,第3行,第1字述
帷在上曰幕。從巾莫聲。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慕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433頁,第5字許惟賢第628頁,第1字
帷在上曰幕。
段注《周禮》注曰:在上曰幕。幕或在地。展陳於上。疏云:《聘禮》布幕。官陳幣。史展幣。皆於幕下。又賓入境至館皆展幕。是幕在地。展陳於上也。按大徐本此下有覆食案亦曰幕六字。葢淺人所增。
从巾。𦱤聲。
段注慕各切。五部。按《周禮》尙有幄帟字。鄭云:四合象宮室曰幄。王所居之帳也。帟,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皆以繒爲之。許無幄字者,《木部》有楃本巾車。帟則葢叚亦爲之。亦之言重也。其皆《周禮》故書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篷帳。《漢書•李廣[傅]》「莫府」注:「大府」,今人用「幕府」非本義矣!
即今篷帳,上覆曰幕,旁遮曰惟。《漢書•李廣傳》「莫府」注「大府也」(顏說恐非(?)),今人所用「幕府」,非本義矣!
今篷帳。《漢書》「莫府」訓「大府」,今人用「幕府」,非本義矣!
白话解释
幕,帷幔遮盖在上面叫幕,遮盖摆放食物的几案的纱帐也叫幕。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莫”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巾、莫聲。從「巾」,指像布帛一樣可以覆蓋;「莫」,表示音讀。隸書、楷書的形體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巾部

武威簡.燕禮5(隸)西漢

張遷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帷在上曰幕,覆食案亦曰幕。从巾莫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