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的说文解字解释
拇
mǔ手部 部 8画 U+62C7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莫厚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372頁,第4字許惟賢第1031頁,第4字
將指也。
段注將指,謂手中指也。《大射禮》。右巨指鉤弦。注云:右巨指,右手大擘也。又設決朱極三。注云:三者,食指將指無名指。小指短,不用。《左傳》定十四年。𨵵廬傷將指。取其一屨。注云:其足大指見斬。遂失屨。易咸。初六。咸其拇。馬,鄭,薛,虞皆云:拇,足大指也。合三經而言之。手以中指爲將指爲拇。足以大指爲將指爲拇。此手足不同偁也。許謂手中指。易拇,荀作母。
从手。母聲。
段注莫厚切。古音在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將指也。古謂將指者,即中指也。今謂巨擘。
白话解释
拇,帅指,即食指前面的大指。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母”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金文從又,在拇指的部位打一個指事符號,表示這就是「拇」的部位。在六書中屬於指事字。篆文改為從手、母聲。楷書同篆文。從手為義符,表示這是手部的器官,從「母」表音讀,也兼義。「母」可以表示「並比之物中的重者、大者、粗者(與輕者、小者、細者謂『子』對稱)」,《國語‧周語下》:「於是乎有子權母而行」韋昭注:「重曰母,輕曰子。」拇指是五個指頭中最粗的、又是第一個指頭,因此「拇」從「母」聲,有兼義的功能。篆文、楷書從手、母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獻簋(金)西周早期

說文‧手部

熹.易.解(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將指也。从手母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