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说文解字解释
手
shǒu手部 部 4画 U+624B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書九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372頁,第1字許惟賢第1031頁,第1字
拳也。
段注今人舒之爲手。卷之爲拳。其實一也。故以手與拳二篆互訓。
象形。
段注象指掌及𢯲也。書九切。三部。
凡手之屬皆从手。
古文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拳,在《說文》應作卷。
白话解释
手,可以握成拳。字形像五指张开的手。所有与手相关的字,都采用“手”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手”。
字形解说
金文之、
,像五指和手臂相連的樣子,只是中指方向不同而已。篆文
承於金文第一例,顯而易見。字經隸書,形變作
,手臂左彎,頗失其形,楷書沿之,稍易其形而定體。古文
,像五指連臂之形,僅多一飾畫,不影響其音、義。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有學者以甲文沒「手」字,有「丑」字,丑是三指連臂之形,是「手」的初文,則丑屬象形,手屬變體象形(《文字析義》,P.419),可備一說。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曶壺蓋(金)西周中期

不𡢁簋蓋(金)西周晚期

郭.五.45(楚)

說文古文

說文‧手部

睡.封78(隸)秦

老子甲後209(隸)西漢

武威醫簡81(隸)東漢

史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拳也。象形。凡手之屬皆从手。(𠂿)古文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