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说文解字解释
土
tǔ土部 部 3画 U+571F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它魯切頁碼第452頁,第8字續丁孫
土
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凡土之屬皆从土。
附注高鴻縉《中國字例》以為甲骨文「殆象土塊形,一則地之通象也。土本地之初文……秦漢以後始分為二,土為泥土,地為土地。」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它魯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725頁,第1字許惟賢第1185頁,第1字
地之吐生萬物者也。
段注吐土㬪韵。《釋名》曰:土,吐也。吐萬物也。
𠄞象地之上,地之中。
段注上各本作下。誤。今依《韵會》正。地之上,謂平土面者也。土二橫當齊長。士字則上十下一。上橫直之長相等。而下橫可隨意。今俗以下長爲土字。下短爲士字。絕無理。
丨,物出形也。
段注此所謂引而上行讀若囟也。合二字象形爲會意。它魯切。《廣韵》引《文字指歸》曰:無㸃。按《文字指歸》葢以無㸃者它魯切。有㸃者徒古切。田地主也。釋氏書國土必讀如杜是也。五部。
凡土之屬皆从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即度量之度。《周禮》「以土圭土其地」,下「土」字即「度」字,測量也。古無度字,直作土耳。土从二者,即重差,丨即標。地與土音近,土地當只有地字,土則測量也,因量地引申為土地耳。草根為土,《詩》「徹彼桑土」;《方言》作 「杜」,根也。由地引申為根。杜門,𢾅門。《公羊傳》「[是則]土齊也」,土乃𢾅之借。
白话解释
土,大地用以吐生万物的介质。上下两横的“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中间的一竖“丨”,像植物从地面长出的样子。所有与土相关 的字,都采用“土”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土,三例都像地上土塊之形,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金文土字填實,本為常例,自歸象形。戰國文字之一、二例,上承甲、金文之形,顯而易見,應少爭議;唯其第三例,土塊之點改易為「十」,頗離原形,不過卻可為篆文之土找到演變之跡,歸於象形。隸書之土,承自篆文,顯而易見。至於另一形之右方多一點,實屬書寫的飾畫,隸、草書多見,應無關其六書的歸屬。楷書承於隸、篆,可謂顯明,自宜歸於象形。或說土為社主,像木或石製成的標幟,屬象形(《文字析義》,P.263),可備一說。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粹17(甲)

甲2902(甲)

粹907(甲)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亳鼎(金)西周早期

㝬鐘(金)西周晚期

公子土折壺(金)春秋晚期

帛乙3.8(楚)

說文‧土部

睡虎地簡13.56(隸)秦

老子甲57(隸)西漢

衡方碑(隸)東漢

熹.春秋.僖廿八年(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凡土之屬皆从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