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荼的说文解字解释

荼的说文解字解释

艸部 部 10画 U+837C

艸部

10画

U+837C

同都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同都切頁碼30頁,第34

荼苦荼也。从艸余聲。

鉉注臣鉉等曰:此卽今之茶字。

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田吾反頁碼107頁,第4行,第1

荼苦荼也。從艸余聲。

鍇注臣鍇按:《爾雅》:「荼,苦菜。」即今荼茗也;又菜名,今野苦苣也。故《詩》曰:「誰謂荼苦?」又茅秀也,《詩》曰:「出其闉闍,有女如荼。」《周禮》有掌荼下士掌聚荼。《國語》曰:「白羽之矰,望之如荼。」《荊楚歲時記》引犍爲舎人曰:「杏華如荼可耕白沙。」則此字或音大加反,或音度都反。

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同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84頁,第5許惟賢80頁,第11

荼苦荼也。

段注《釋艸》,邶《毛傳》皆云:荼,苦菜。《唐風》采苦采苦傳云:苦,苦菜。然則苦與荼正一物也。《儀禮》。鈃芼。牛藿,羊苦,豕薇。《記・内則》。濡豚包苦。亦謂之苦。《月令》、《本艸》、《易通卦驗》皆謂之苦菜。

从艸。余聲。

段注同都切。五部。詩荼蓼,有女如荼及後世荼荈皆用此字。籒文作莽。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爾雅》。「檟,苦荼」,即今茶字,荼,茶魚麻韻近。三國孫皓,韋昭傳「荼荈」。[一],故吃荼起於三國。茶,俗字;當作荼。

古無茶字,只有荼字。古無麻部,故音徒,後轉入麻部,乃讀茶。《詩》「有女如荼」,訓曰:「柳絮也」。

《爾雅•釋草》:「檟,苦荼」,即今之「茶」字。荼、茶魚、麻韻近,古無麻,正音塗。《三國志•韋昭傳》:「昭不飲酒,孫皓飲以茶荈。故飲茶始于三國。茶即荼之俗字。

《爾雅》:「檟,苦荼」,即今茶字。荼、茶,魚麻音近。《三國志•韋昭傳》韋昭不飲酒,孫皓飲以荼荈(尺兖切,荼之老者)。故飲荼起於三國。茶係荼之俗字。○《詩•鄭風•出其東門》「有女如荼」字,柳絮也。[一]《三國志•韋曜傳》:「晧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以七升為限。雖不悉入口,皆澆灌取盡。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茶荈以當酒。」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苦荼也。从艸余聲。臣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