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的说文解字解释
壞
huài土部 部 19画 U+58DE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古賣反頁碼第264頁,第7行,第2字述
毀也。從攴褱聲。
鍇注臣鍇曰:「人毀之也。孔安國曰:『壞孔子宅。』當作此字。」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胡介反頁碼第1071頁,第4行,第1字述
敗也。從土褱聲。
反切………頁碼第1071頁,第4行,第2字述
籒文壊從攴。
鍇注臣次立按:徐鉉云《攴部》有𣀤。此重出。
反切………頁碼第1071頁,第4行,第3字述
古文壊省。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下怪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763頁,第4字許惟賢第1201頁,第6字
敗也。
段注敗者,毀也。
从土。褱聲。
段注下怪切。十五部。按毀壞字皆謂自毀,自壞。而人毀之,人壞之其義同也。不必有二音。
籒文壞。从攴。
古文壞省。
段注褱省聲也。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土、褱聲,睡虎地秦簡「」的寫法,與篆文構形尤為近似,只是把聲符「褱」的「罒」豎寫成「目」,這種寫法,沿用到漢代馬王堆帛書。楚簡文字中,褱中間的「目」形有的訛混作「甶」、「田」形。有的聲符「褱」略去上下包覆的「衣」旁,省寫作「
」,則與《說文》古文「?」從土、從褱省,構形略同;只是形符、聲符左右互換。壞的籀文從攴、褱聲。有的漢碑把聲符「褱」替換為「褢」。隸書、楷書都作「壞」,元代《京本通俗小說》、《古今雜劇三十種》始用「坏」代「壞」,也見於清刊本《目連記彈詞》。其實《說文》已有「坏」字,是「坯」字異體,和規範字作「坏」,形體相同,音義不同。《說文‧土部》:「壞,敗也。从土、褱聲。」「壞」字從土,表示與土石相關;從褱,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本義是土石建築崩塌毀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1

藤花榭本重文2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二十一年相邦冉戈(金)戰國晚期

郭.唐.28(楚)

說文古文

說文籀文

說文‧土部

睡虎地簡16.116(隸)秦

縱橫家書157(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史晨碑(隸)東漢

魏封孔羨碑(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敗也。从土褱聲。臣鉉等按:攴部有𣀩,此重出。(𡎯)古文壞省。(𣀩)籀文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