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五的说文解字解释

五的说文解字解释

五部 部 4画 U+4E94

五部

4画

U+4E94

疑古切

𠄡,㐅

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疑古切頁碼484頁,第1

𠄡

異體

𠄡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鉉注臣鉉等曰:二,天地也。

㐅古文五省。

附注林義光《文源》:「五,本義為交午,假借為數名。二象橫平,㐅象相交,以二之平見㐅之交也。」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㐅象交錯形,二謂在物之間也。當以交錯為本義。自用為數名後,經傳皆借午為之。」按:隸變作五。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隅古反頁碼1128頁,第2行,第1

㐅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凡五之屬,皆從五。

鍇注臣鍇曰:「交午,更用事也;二,天地也。」

反切………頁碼1128頁,第3行,第1

古文五如此。

鍇注臣鍇曰:「但象交午而已。」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疑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950頁,第3許惟賢1282頁,第5

㐅五行也。

段注古之聖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而後造此字也。

从二。

段注像天地。

侌昜在天地閒交午也。

段注此謂㐅也。卽釋古文之意。水火木金土相尅相生。陰陽交午也。疑古切。五部。

凡五之屬皆从五。

古文五如此。

段注小篆益之以二耳。古文像陰陽午貫之形。《毛詩》。《七月》鳴鴂。王肅云:當爲五月。正爲古文五與七相近似。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周禮》之「午貫」當作㐅。

《周禮》「午貫」,《儀禮》「度[尺]而午」,午皆㐅之借。今所謂「十字花」,古僅作㐅字。

古文作㐅。《周禮》「午貫」=㐅貫,即十字紋也。

白话解释

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据“二”为字根,“二”表示天地两极,“乂”代表阴气和阳气交错,“五”表示阴阳两气在天地间交错。所有与五相关的字,都采用“五”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呈縱橫交錯的虛像,金文、戰國文字、篆文之形皆承之。《說文》引古文作,亦像交錯之形。隸書二例,前例承篆文而中路交會筆畫略為彎折;後例承自篆文,而中路交會處變作右下折筆。楷書之形承之隸書後例,而中路右下折筆作平直折筆以定體。在六書中屬於指事。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